[週一-親子文章分享~身教比言教更重要]
小編先前在網路上看到一部短片,關於到身教的一個重要性。
大約的內容是一位新加坡的媽媽與她的孩子及一名外傭的互動過程。外傭為了生計到了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當幫傭,於是到了這名媽媽的家裡開始了照顧這家人的起居生活。媽媽一開始對外傭非常不友善,為了怕她跑掉沒收了她的護照及居留證,也不准她休假及合理的休息,還叫她睡在充滿雜物的儲藏室,一切的委屈外傭只能望肚子吞,難過時就只能看著自己故鄉孩子的照片。媽媽時常用怒罵或諷刺的方式對待外傭,吃飯時也不讓她同桌吃,種種的行為女兒都看在眼裡,便默默地將些行為學起來。有天,外傭好心盡責的端了茶水給媽媽喝,卻不小心灑到了媽媽,媽媽大怒的罵外傭說她是個蠢貨之類的話,女兒也剛好旁邊看著一切的發生。有天媽媽接到學校來的電話,請她必須到學校一趟。到了學校後,校長告訴媽媽,女兒因為老師不小心推到她,她卻大罵老師是個蠢貨之類的話,校長希望媽媽可以有個解決方法,不然可能面臨校規的處分。媽媽這時意識到自已似乎做了一個極度不好的示範,而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。後來,當然從自身的改變讓孩子也能學習到的正面影響,媽媽也開始尊重了外傭,說話的態度也和善了,甚至也教了孩子,簡單的生活習慣自己可以做到不需要外傭幫忙,稱呼外傭時要加個阿姨的稱謂並邀請外傭一起做餐桌吃飯。孩子也因為媽媽自身的示範,變得乖巧有禮貌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編感想~~
開始有人類以來,不論任何行為,多半都是模仿而來的,人與人之間的對待更是這樣。而孩子從一出生開始,就感受的到父母及家裡的的溫度和互動。孩子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,很少有家長知道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,就算是未加思考做出的事或無心的話,都比威脅、處罰警告影響的很多。孩子就像是個成人的縮影,他的價值觀大多都來自於家庭的教育及父母的身教,而不是受到善誘惑脅迫而來。
而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雖然可塑性大,也無法將孩子塞進現成的模子,用既定的規範套用在孩子身上,按照大人所想要的樣子去發展。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與獨特之處,即所謂”適性發展”。 不論是身教或是言教,我們要影響的是孩子對事情的價值觀、待人處事的態度、說話的言行舉止等…,而不是希望他們照著我們要的期望去達成。
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都會希望得到認同感及歸屬感,也儘量配合團體,因此對周遭人的言行舉止有相當敏銳的觀察。孩子的感受力極強,如果大人要求他們什麼,自己卻光說不練,就會很快察覺。在孩子年紀很小容易被左右的年齡,或許說一套做一套還行得通。但年齡較長後就知道,大人小孩都有一樣的權利,父母標準不一時就會抗議質疑。如果面對某些規則,大人不是不遵守,就是挑剔批評一番後逃避掉,那麼孩子為什麼又要遵守不可?許多孩子之所以對道德價值嗤之以鼻,是因為他們不滿大人雙重標準,不想讓教導他們誠實、謙虛,卻利己的大人牽著鼻子走。所以,父母如果希望下一代接受良好的價值觀,除了從自己開始做起,實在沒有其他途徑。或許您會覺得這麼做負擔太大了,感覺似乎要說話做事都要小心翼翼的,但是沒有人一生下來就很會當父母,可以換個角度來看,這也是與孩子一起學習的好機會。 父母也只能陪伴孩子人生的一段路,對於影響也是有限的,但如果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能到正確的觀念和待人處事的態度,相信有天還是會開花結果的。不期望有多大的功成名就,但至少也不會帶給社會負面的影響和問題囉!!